山东省先进工作者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宏达:
“国家的需要,就是我们的责任”
在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,他是“全国教学名师”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带头人,他所开设的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”课堂堂爆满;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“卡脖子”问题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成为大家心中的“首席专家”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……他就是山东省先进工作者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宏达教授。
(资料图片)
参加工作33年来,史宏达一直坚定不移地忠于党的教育事业,扎根讲台,谋海济国,战斗在教学、科研第一线。截至目前,史宏达累计主持市级及以上项目80项,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,形成技术专利50余项,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,编写专著和教材6部,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、中国专利奖等20余项奖项。
史宏达(左一)在装置投放现场。
“我们更应该成就学生”
作为一名教师,史宏达以身正学高影响青年学子,鼓励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事业。“我愿是一架梯子。”史宏达说,梯子不仅自己能够到高处,还心甘情愿地让别人踩着自己登高望远。“所以,我们应该有成就,我们更应该成就学生。”
史宏达的课堂总是呈现这样一番景象:讲台上,他激情洋溢,侃侃而谈;讲台下,学生全神贯注,听得如痴如醉。在他的指导下,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被赋予了新内涵,于2019年获评首批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”,他所教授的《港口规划与布置》课程获评首批“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”,也成为学生口中的“王牌”课。
与专业教学相结合,史宏达以“智慧绿色海岸工程”为主题,勇攀科技高峰,造就了一支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和高尚科学诚信的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;以传授科学发现、技术发明、文化发展的内涵为责任,加入“青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宣讲团”,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正能量。
围绕国家海洋工程发展需求,聚焦工科应用性强的特点,史宏达积极倡导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,在实习实践基地遴选与建设方面别出心裁,独树一帜。2018年,该成果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并被兄弟高校纷纷借鉴引入,在创新型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,广受好评。
“所有跟着自己学习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,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优秀人才。”按照这个标准,史宏达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,硕士研究生57人,为5000余名本科生授课,学生中涌现出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等,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海洋工程事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。
“用绿色能源点亮蓝色海洋”
“科学研究,在一开始看似是兴趣,越研究你会发现是一种责任。”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,史宏达始终谨记科研报国的情怀,瞄准国家战略需求,不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。
我国海岛众多,如何保证海岛的供电用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。“国家的需要,就是我们的责任。”在过去的17年时间里,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充沛的特点,史宏达带领团队毅然开启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之路。
针对我国海洋能“小浪无功,缓流低效,出力不均”等“卡脖子”问题,史宏达带领团队开辟独立自主发展道路,研发了多台套海洋能装置并成功完成海试应用,实现了该领域的技术突破。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我国首个海洋能利用技术学科点。史宏达首先提出“海能海用”理念,作为我国海洋能技术开发的指导方针,至今仍是国家重点研发的立项依据。
史宏达和他的团队不仅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同行分享,还把自己失败的教训告诉同行,提醒他们少走弯路。一直以来,这种实事求是、开放包容的科研态度赢得了同行的尊重。“希望有一天,我们的技术能复制到其他岛屿上,海岛的电力供给就不再依赖于长输电缆,国家就能得到能源与环境双重收益。”史宏达说,“用绿色能源点亮蓝色海洋”是他和团队坚持不懈的梦想。(青岛日报/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)
标签: